2021年10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走进为民服务中心、老年人餐厅、草编加工合作社,详细询问社区加强基层党建、开展便民服务、促进群众增收等情况。在居民许建峰家,习近平总书记察看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同一家三代人围坐交谈。
“产业兴生活富,土方换新楼。乡村振兴大路宽,前方好奔头。寒来暑往四十载,幸福握在手……”一首《南展颂》,将黄河大坝下展区农村的巨大变化展示得淋漓尽致。短短几年,黄河南展区的村民从破旧拥挤的老房台搬到新社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黄河滩区迁建问题。10月21日上午,总书记来到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也把深深牵挂和殷殷嘱托带给了滩区百姓。
为从根本上消除黄河下游凌洪威胁、保障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胜利油田开发建设,1971年9月,国家正式批准建设黄河南展区工程。南展区作为蓄滞洪区,群众需要搬上新修建的避水房台,自1976年开始,1979年6月全部搬迁完成,老房台涉及博兴、垦利80个自然村、76个大队、48976人,这里面就包含杨庙社区的11个村。在迁建中,各村党支部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展区广大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为防洪安全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2021年“七一”前夕,结合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东营市委、市政府开展“感动东营”党员先模人物评选,杨庙片区11位老书记成功入选、受到表彰。
几十年来,受国家蓄滞洪区政策影响,展区土地不能有效开发利用,群众致富门路少,居住条件差,基础设施不配套,收入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随着国务院批复《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取消了黄河南展区蓄滞洪区功能,展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十分迫切。
东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2013年开始推进南展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杨庙社区2013年开工建设,总投资5.6亿元,涉及11个村、1765户、5306人,2016年年底竣工并全部搬迁入住。
搬迁后,杨庙社区以党建为统领,成立了社区党总支,统筹抓好产业发展、社区治理、居民服务等各项工作。在社区建设了幼儿园、卫生室、为民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青少年之家等配套设施,开通公交车、引入专业物业公司,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全覆盖。群众住房更宽敞了,环境更优美了,出行更方便了,教育医疗水平更高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基础设施很齐全。”在杨庙社区,总书记边走边看。
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概况”展板处,展板上老房台村低矮的土坯房与如今新社区宽敞的新楼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总书记看得很仔细,不时询问有关情况。
杨庙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麦荣随即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社区按照面积大小设计了7种户型,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选“100平方米+55平方米”户型,老人和子女足不出户就能互相照顾。
看完展板,总书记进入为民服务中心。物业服务、网格管理、村(社区)“两委”换届……总书记边走边听汇报,不时仔细询问,问得很仔细很专业。物业公司员工程俊婕眼中饱含激动的泪水说:“没想到总书记会问得这么细、这么实,他对百姓生活是实实在在地上心、关心!”
话家常、问冷暖,是总书记对民生的时刻牵挂。
上午11时许,总书记来到社区老年餐厅。恰逢午饭时间,社区老人们同餐厅管理人员一起,期盼着总书记的到来。
“很紧张,心扑腾扑腾地跳!”餐厅管理人员王祝娥说,总书记主动向大家笑着打招呼问好,瞬间让她平复了紧张的心情。
如今,王祝娥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有意放慢的语速掩不住声音的颤抖:“太激动了,总书记的肯定是对老年人的关心,是对我们的鼓舞,以后一定继续好好干,为老人提供更好服务。”
搬得出,还得稳得住、能致富。
回忆起总书记的到来,刘爱英的心情仍十分激动,“那天上午,总书记来到咱们金岸草编工艺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我正在编制手工艺品……”在金岸草编工艺加工专业合作社,靠草编工艺挣钱的社区居民有30多人。张麦荣介绍,“合作社是由杨庙社区党总支牵头领办的,11个村共同出资,主要从事屏风来料手工编织,村民们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在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各村陆续成立了6个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区有30多人长期从事草编,还有一部分居民从事塑编,还有以每日80元至120元的报酬去合作社大棚干活的,居民们只要勤劳肯干,不愁没有活干。”
家门口众多灵活的就业增加了居民的收入。69岁的老人郑风将家里的5个大棚交给孩子打理后,自个儿也跟着来学编织,“挣一点是一点,也不讲究干多少。编个东西,灵活下手指,也是一种锻炼嘛!”
走进社区群众许建峰家,习近平总书记将三室两厅的房子看了个遍:“房子质量好吗?”
“非常好!”许建峰一边回答,一边拿出老照片,讲起自家两次搬迁的故事:1978年,父辈那一代响应国家号召,从滩区搬到了房台村,那是4间土坯房;2016年,在政府资助下,只花了7万多元就搬进了120平方米的楼房。
“总书记到我们家来,我非常激动,非常高兴,以前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能够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更没想到总书记来我们家里!”许建峰的父亲,65岁的许福华回忆起总书记来到他们家的场景,仍旧难掩内心的激动,“原先我们住在土房子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那时候都是土路,下雨出不来进不去,过得真是非常辛苦。我们搬到社区楼上以后,屋里宽敞了,出行方便了,打工也多了门路。我们能够过上这样的好生活,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社区居民们仍历历在目:社区广场上,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齐聚在广场上,聆听着总书记的亲切话语。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就关心黄河滩区迁建问题。全面开展搬迁、迁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总书记同乡亲们说,“看到你们安居乐业,我感到很欣慰。”“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看有哪些事要办好、哪些事必须加快步伐办好,治理好黄河就是其中的一件大事。”
进入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沿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社区通过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由党支部领办6家合作社,群众收入来源由单一种植收入为主拓展为土地流转、务工和经营收入等多种渠道。”张麦荣说,“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13177元增加到2020年的20854元,11个村集体收入由平均3.6万元增加到19.1万元,翻了两番还多。”
黄河滩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守护母亲河、创造新生活。黄河滩区百姓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昔日黄河滩,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金河滩”。
干部心语
董集镇党委书记王安峰: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我倍受鼓舞、干劲满满。董集镇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扎实践行讲话精神。一是坚持保障改善民生,高度关注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事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努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二是持续推动就业创业,完善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持续做好就业培训、创业孵化,把更多的好工作、好项目送到群众手中。三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深入挖掘资源潜力,培育更多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项目,发挥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集体、群众双增收;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镇域生态环境整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董集力量。
群众感言
东营市公安局垦利分局董集派出所王锰:我们派出所辖区就在黄河滩区,下一步将聚焦“美丽乡村”创建,深入推进“乡村警务”,以“三联”机制为载体,进一步延伸管理服务工作触角,构建全镇“一盘棋”、“一张网”的新型乡村治安防控体系。依托“一标N实”、社区智慧警务系统,扎实推进“技防示范村”建设,打造智慧安防小区,着力为群众创建安全稳定、生态宜居的社会治安环境,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董集镇杨庙社区罗盖村党支部委员盖景华:总书记到我们社区来,为我们社区未来的发展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我心里更加充满了干劲儿,对未来也更有信心了。作为村里的党支部委员,我要吃透国家政策,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稿件原载于2021年10月28日《东营日报》1版)